下辭
基本解釋
具供詞。《三國志·魏志·夏侯玄傳》“事下有司,收 玄 、 緝 、 鑠 、 敦 、 賢 等送廷尉” 裴松之 注引《世語》:“ 玄 至廷尉,不肯下辭。廷尉 鐘毓 自臨治 玄 。”
成語(Idiom):下辭
發音(Pronunciation):xià c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下辭指的是辭官或辭職。這個成語表示一個人主動辭去官職或工作。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下辭是由“下”和“辭”兩個字組成的成語。下,指的是向下、離開的動作;辭,指的是離開、辭職的意思。下辭的意思是主動辭去官職或工作。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下辭常用于形容官員或職員自愿離職的情況。可以用來描述政府官員因為某種原因辭去職務,或者員工主動辭職離開工作崗位。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下辭這個成語的起源還沒有確切的故事。這個成語的含義與古代官員離職的情況有關,可能是形容官員主動辭職的一種方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下辭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動詞“下”和動詞短語“辭”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因為不滿上級的安排,決定下辭。
2. 這位官員因為貪污受賄被查處后,不得不下辭。
3. 她覺得工作環境不適應,決定下辭并尋找新的機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下辭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高處,然后向下跳下去,表示主動辭去官職或工作。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離職相關的成語,如“辭官”、“離職”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因為生病不能上學,所以下辭了學生會的職務。
初中生:他因為對老師的要求不滿意,決定下辭學校的學生會。
高中生:她覺得參加學生會占用了太多時間,于是下辭了學生會的職位。
大學生:他因為家里的經濟情況不好,不得不下辭兼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