誶帚德耡
成語(Idiom):誶帚德耡
發音(Pronunciation):suì zhǒu dé j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品行壞,道德敗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誶帚,指臟污的掃帚;德耡,指破爛的簸箕。誶帚德耡這個成語形容一個人的品行和道德都非常壞,就像臟污破爛的掃帚和簸箕一樣不值得使用。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品行道德不端,腐敗墮落。可以用于諷刺或批評一個人的不良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誶帚德耡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故事中,主父偃是戰國時期齊國的大臣,他非常貪婪,貪污受賄。有一天,他派人送給他的朋友一把臟污的掃帚和破爛的簸箕作為禮物,用意是表達自己的貪婪和道德敗壞。后來,人們就用“誶帚德耡”來形容一個人的品行道德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誶帚德耡是一個由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形容詞+名詞+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貪官是一個誶帚德耡,應該受到嚴懲。
2. 他的品行和道德非常壞,簡直就是一個誶帚德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成誰的品行道德壞,就像臟污破爛的掃帚和簸箕一樣不值得使用。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道貌岸然”、“偽君子”等,來拓展對于人品行為的描述。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一個誶帚德耡,不要和他做朋友。
2. 初中生:那個學生考試作弊,真是個誶帚德耡。
3. 高中生:這個政府官員貪污受賄,真是個誶帚德耡。
4. 大學生:這個公司老板為了牟取暴利,不擇手段,真是個誶帚德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