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cún wáng jì jué ㄘㄨㄣˊ ㄨㄤˊ ㄐㄧˋ ㄐㄩㄝˊ存亡繼絕(存亡繼絶)
亦作“存亡續(xù)絕”。原謂使亡國復存,絕嗣得續(xù)。亦泛指使瀕臨滅亡或已亡者得以繼續(xù)存在或延續(xù)。《穀梁傳·僖公十七年》:“ 桓公 嘗有存亡繼絶之功,故君子為之諱也。” 范寧 集解:“存亡,謂存 邢 衛(wèi) ;繼絶,謂立 僖公 。”《漢書·吳王濞傳》:“今諸王茍能存亡繼絶,振弱誅暴,以安 劉氏 ,社稷所愿也。” 唐 吳兢 《貞觀政要·安邊》:“夷不亂華,前哲明訓,存亡繼絶,列圣通規(guī)。” 宋 蘇軾 《宋襄公論》:“ 桓 文 之師,存亡繼絶,猶不齒於 仲尼 之門,況用人於夷鬼以求霸,而謂王者之師可乎?” 明 劉基 《春秋明經(jīng)·齊仲孫來齊高子來盟》:“而 齊侯 獲存亡繼絶之名於天下。” 清 龔自珍 《古史鉤沉論二》:“天生 孔子 不后 周 ,不先 周 也,存亡續(xù)絶,俾樞紐也。”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存亡繼絕
成語(Idiom):存亡繼絕
發(fā)音(Pronunciation):cún wáng jì ju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存留下來或延續(xù)下去,或者滅亡或絕跡。形容事物的存在或繼續(xù)存在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存指保存,繼指延續(xù),絕指消失。存亡繼絕意味著事物的存在和延續(xù)與滅亡和絕跡之間的關系。這個成語強調了事物存在的重要性和不容忽視的緊迫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事物的存續(xù)與消失之間的關系,也可用于形容危急關頭的存亡關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最早出現(xiàn)在《漢書·藝文志》中,原文是“存亡繼絕,道之常也”。后來,這個成語逐漸流傳開來,并被廣泛使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存亡繼絕是一個四字成語,由兩個動詞和兩個形容詞組成,形成了一個平行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這個關鍵時刻,我們必須采取措施,確保我們的國家的存亡繼絕。
2. 這個項目的成功與否將關系到公司的存亡繼絕。
3. 這個社區(qū)的存亡繼絕取決于我們共同的努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存亡繼絕與事物的存續(xù)與消失之間的關系聯(lián)系起來。可以想象一個存活的人和一個消失的人之間的對比,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存亡繼絕相關的成語,如“生死關頭”、“存亡未卜”等,以加深對這個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級的存亡繼絕取決于我們一起努力學習。
2. 初中生:在這個關鍵時刻,我們必須團結起來,確保我們的足球隊的存亡繼絕。
3. 高中生:這個社會問題的解決與否將關系到國家的存亡繼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