嘆邑
基本解釋
見“ 嘆悒 ”。
成語(Idiom):嘆邑(tàn yì)
發音(Pronunciation):tàn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對一個人或地方的悲嘆,表示對某人或某地的不幸遭遇感到惋惜。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嘆邑源自《史記·夏本紀》中的故事。古代傳說中,堯帝有一位賢臣叫舜,舜非常聰明而且有德行。堯帝非常欣賞舜,決定將帝位傳給他。然而,舜的父親卻是一個殘暴的人,他不愿意讓舜成為帝王。為了阻止舜的晉升,他將舜囚禁在一個叫做邑的地方,希望舜無法參與政治事務。舜被囚禁在邑中后,他沒有怨恨,反而用自己的智慧和德行感化了邑中的人民,幫助他們解決了很多問題。最終,堯帝得知了舜被囚禁的事情,非常感動,并將舜解救出來,并讓他成為了帝王。因此,“嘆邑”成為了表示對某人或某地的不幸遭遇感到惋惜的成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使用“嘆邑”一詞可以表達對某人或某地的不幸遭遇感到惋惜的情感。例如,當聽到某個地方發生了自然災害或人為災難時,可以說“真是嘆邑啊”。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嘆邑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傳說,講述了舜被囚禁在邑中的經歷。這個故事傳承至今,成為了一個寓意深遠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嘆邑是一個兩個漢字的成語,其中“嘆”是動詞,表示悲嘆;“邑”是名詞,表示一個地方。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聽說那個小鎮被洪水淹沒了,真是嘆邑啊。
2.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受苦受難的人,我們應該為他們嘆邑。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嘆邑”記憶為“悲嘆一個地方”,這樣可以幫助記住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嘆邑”相關的成語,如“嘆為觀止”、“嘆息萬分”等,來擴大對這個主題的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聽說火災讓很多人失去了家園,我真是嘆邑啊。
2. 初中生:我看到那個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沒有機會上學,心里真是嘆邑。
3. 高中生:這個國家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真是嘆邑啊。
4. 大學生:我了解到那個國家遭受了戰爭的破壞,心中不禁嘆邑。
5. 成年人:看到那個城市發生了地震,我不禁嘆邑,希望那里的人們能夠早日恢復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