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餳
基本解釋
用米或雜糧加麥芽或谷芽熬成的一種糖。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餳餔》:“煮白餳法:用白芽散糵佳;其成餅者,則不中用。用不渝釜,渝則餳黑。” 明 張鼎思 《瑯琊代醉編·白餳》:“昔在 金陵 ,有一任子為鯁所苦,累日不能飲食,忽見賣白餳者,因買食之,頓覺無恙?!?/p>
成語(Idiom):白餳(bái xíng)
發音(Pronunciation):bái xí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不經過任何加工的面粉,沒有經過調味的食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白餳是由“白”和“餳”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白”表示未經加工的原始狀態,“餳”表示面粉。白餳的基本含義是指未經調味或加工的食物,沒有經過烹飪或加工過程的簡單、樸素之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白餳一詞常用于比喻人們生活簡樸、樸素,不追求奢華或繁瑣的生活方式。也可以用來形容文筆簡練、不矯揉造作的文章或作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白餳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李斯列傳》中,原文是“白餳之徒”。據說,當時有一位名叫李斯的人,他非常喜歡吃白餳,每天都只吃這種簡單的食物,不嗜好奢華的美食。因此,人們就用“白餳之徒”來形容他的簡樸生活方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白餳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白”和“餳”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過著白餳的生活,從不追求奢華。
2. 這篇文章寫得很白餳,沒有一絲矯揉造作之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白餳”與“簡樸”、“樸素”等詞語進行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簡樸、樸素相關的成語,如“樸素無華”、“簡簡單單”等,以豐富對這類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吃白餳,因為它簡單又好吃。
2. 初中生:他的生活很白餳,從不追求奢華。
3. 高中生:這本書的風格很白餳,沒有一絲矯揉造作之感。
4. 大學生:我們應該過白餳的生活,不要追求虛榮和奢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