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顫
基本解釋
形容聲音嘶啞而顫抖。 曲波 《橋隆飇·現大洋》:“他全身亂抖,嗓音干顫。”
成語(Idiom):干顫
發音(Pronunciation):gàn ch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極度恐懼或驚慌失措。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干顫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干和顫。干表示干燥、不濕潤,顫表示顫抖、發抖。合在一起指的是人因恐懼或驚慌而全身發抖,表現出極度的恐懼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干顫多用于形容人在面對極度恐懼或驚慌失措時的狀態。可以用于描述人在遭遇突發事件、受到驚嚇或緊張時的表現。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干顫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二十八年》中,原文是:“公將以兵,公子干顫。”這段文字中,公子干是指齊國的公子,他因為要帶領軍隊出征而感到非常恐懼,整個人都在顫抖。后來,干顫逐漸被用作形容人在面對恐懼時的狀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干顫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名詞“干”和動詞“顫”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聽到突然的槍聲時,他嚇得干顫起來。
2. 小明看到蜘蛛就會干顫,他非常害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幫助記憶干顫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在面對極度恐懼的情境時,全身發抖,就像是被干燥的風吹得顫抖一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干顫相關的成語,如“心悸肝顫”、“魂飛魄散”等。同時,也可以學習與恐懼、緊張等情緒相關的詞語和表達方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當我看見蜘蛛時,我嚇得干顫。
2. 初中生:聽到突然的爆炸聲,我整個人都干顫了。
3. 高中生:在考試前一天晚上,我緊張得干顫,一直無法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