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遴
成語(Idiom):庸遴(yōng lín)
發(fā)音(Pronunciation):yōng lí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才淺薄,不能辨別是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庸,淺?。诲?,辨別。庸遴指的是人才淺薄,不能辨別是非的狀態(tài)。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對事物的認識能力不夠,對是非不分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卷一百一十四·孔子世家》中記載了一個故事。孔子的學生曾子問他:“何以謂之庸遴?”孔子回答說:“觀其所好,而知其所庸?!边@個故事告訴我們,要判斷一個人是否庸遴,可以通過觀察他的興趣愛好來了解他的才智和見識。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庸遴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文學藝術(shù)一竅不通,真是庸遴之輩。
2. 這個人思維狹隘,庸遴無能。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庸遴”聯(lián)想為一個人的頭腦淺薄,不能辨別是非,形象地描繪出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意思的成語,如“淺薄無知”、“見識短淺”等,以豐富自己的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不喜歡閱讀,所以他是一個庸遴的人。
2. 初中生:他對歷史文化知識了解很少,被老師稱為庸遴之輩。
3. 高中生:他的見識太狹隘,無法理解復雜的社會問題,真是庸遴無能。
4. 大學生:要成為一名有見識的人,不能庸遴無能,應該廣泛涉獵各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