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蹴
成語(Idiom):曲蹴
發音(Pronunciation):qū c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曲蹴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意為“屈曲腿蹬”。形容人的腿部動作像彎曲的弓弩一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曲蹴這個成語形容人的腿部動作,比喻人的行動像蹬彎曲的腿一樣不直接、不干脆。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曲蹴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做事情時態度猶豫、不果斷,或者表達一個人的行動不直接、拖沓。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曲蹴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項羽本紀》中,原文是:“項羽曲蹴而歌曰:‘大王不乘乎?天下已定矣,四海拜之。”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項羽的故事。當時,項羽已經攻占了劉邦的都城咸陽,但他卻沒有立即稱帝,而是在咸陽城中曲蹴而歌,表達自己的得意和豪情。這個故事中的曲蹴成語就是指項羽的行動不直接、拖沓。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曲蹴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曲”是形容詞,表示彎曲的意思;“蹴”是動詞,表示蹬腳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做決定時總是曲蹴不前,缺乏果斷。
2. 這個項目的進展一直曲蹴不前,我們需要加快推進。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憶曲蹴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行走時,腿部彎曲,像是蹬腳一樣。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曲蹴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曲蹴相關的成語,如“曲徑通幽”、“曲突徙薪”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走路的時候曲蹴曲蹴的,好像在跳舞一樣。
2. 初中生:他的學習態度一直曲蹴不前,導致成績一直沒有提高。
3. 高中生:他在做決定時總是曲蹴不前,缺乏果斷,這樣很難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