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舌
成語(Idiom):鉤舌
發音(Pronunciation):gōu sh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言辭犀利,能夠引起爭議或引起他人不悅的話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鉤舌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言辭尖銳、刺激或具有爭議性的話語。使用這個成語,常常暗示著說話者以尖銳的語言攻擊、挑釁或諷刺他人,可能會引起爭論或者他人的不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鉤舌這個成語常常用來描述言辭激烈的爭論、辯論或爭執場景。它可以用于描述政治演講、辯論賽、論壇討論等場合,也可以用于描述日常生活中的口舌之爭、爭吵或爭執。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僖公二十一年》中有一則故事,描述了齊國公子糾與魯國公子無恤之間的爭吵。公子糾以尖銳的語言攻擊公子無恤,公子無恤則回應道:“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曾子曰:‘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公子糾被公子無恤的回答所擊敗,因此產生了“鉤舌”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鉤”和“舌”兩個字組成,表示言辭尖銳、刺激或具有爭議性。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鉤舌之辭引起了爭議。
2. 在辯論賽中,選手們用鉤舌的言辭爭相攻擊對方。
3. 這位政治家以他的鉤舌之辭贏得了選民的支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鉤舌”這個成語與形狀相似的物體聯系起來,如用一把鉤子勾住一張舌頭,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言辭相關的成語,如“口若懸河”、“妙語連珠”等,以豐富自己的詞匯量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他的鉤舌之辭讓班級里的同學們都不開心。
2. 初中生(13-15歲):他在辯論賽中用鉤舌的言辭擊敗了對手。
3. 高中生(16-18歲):老師的鉤舌之辭激勵我們努力學習,取得好成績。
4. 大學生(19-22歲):他以鉤舌之辭批評了政府的政策,引起了廣泛的討論。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