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報
基本解釋
公文函件。 鄭觀應 《盛世危言·鐵路》:“文報便捷,驛站經費亦可量裁。” 胡蘊玉 《<中國文學史>序》:“甚至公牘文報,亦效東籍之冗蕪;遂至小子后生,莫識先賢之文派。”
成語(Idiom):文報(wén bào)
發音(Pronunciation):wén b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文化事業的發展和報導。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文報是由“文”和“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文”指文化事業,包括文學、藝術、教育等方面;“報”指報導、報道。文報這個成語形象地表達了文化事業的發展和報導的意思。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文報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文化事業的繁榮和發展,以及相關的報道和宣傳。可以用于討論文學、藝術、教育等領域的發展情況,也可以用于贊美某個人或團體在文化事業上的成就。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文報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故事中,曹操派人去巡視地方,回來后向曹操報告說:“文報喜告,四方文化昌盛,人才輩出。”這個故事表達了文化事業的繁榮和發展,后來被人們引用為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文報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城市的文報事業發展迅速,吸引了許多文化人才。
2. 這本雜志是我國文報事業的一張名片。
3. 這個藝術團的演出受到了文報界的高度贊揚。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文”字和“報”字分別與文化事業和報道聯系起來記憶。也可以嘗試結合故事起源中的曹操報告文報的情景來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的文化事業發展歷史,以及各個時期的文報情況。還可以學習相關的成語和詞語,擴大自己的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看文報,了解最新的繪本推薦。
2. 初中生:老師說我們要多讀書,才能寫出好的文報文章。
3. 高中生:我對文學很感興趣,將來想從事文報工作。
4. 大學生:這份實習工作是在一家文報雜志社,我很期待能夠學到更多關于文化報道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