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dǎ yá fàn zuǐ ㄉㄚˇ ㄧㄚˊ ㄈㄢˋ ㄗㄨㄟˇ打牙犯嘴
猶言打牙配嘴。《金瓶梅詞話》第六四回:“早晨 玉蕭 起來……書童蓬著頭便要和他兩個在前邊打牙犯嘴,互相嘲鬪?!?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打牙犯嘴
成語(Idiom):打牙犯嘴
發音(Pronunciation):dǎ yá fàn zu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處理問題時,本來可以小心謹慎,但卻犯了低級錯誤,自討苦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打牙犯嘴這個成語的字面意思是“打到了自己的牙,咬到了自己的嘴”,形象地描述了一個人在處理問題時,本該小心謹慎,但卻因為疏忽大意或錯誤判斷而導致自己遭受損失或不良后果的情況。這個成語強調了在處理問題時應當謹慎、細致,并避免犯低級錯誤。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在處理事情時粗心大意、不謹慎,導致自己遭受損失或不良后果。可以用在工作、學習、生活等不同場景中,表達對他人的批評或自我警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打牙犯嘴的故事并沒有明確的起源,但可以通過成語的字面意思來理解它的形象描述。在古代,人們沒有現代牙刷和牙膏,所以要保持口腔的清潔需要特別小心。如果一個人在刷牙時不小心打到了自己的牙齒,或者在吃東西時不小心咬到了自己的嘴巴,那么就會感到疼痛和不適。這個形象的描述被引申為一個人在處理問題時不謹慎,導致自己遭受損失或不良后果。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三個漢字組成,分別是“打”、“牙”和“犯嘴”。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明明知道這個項目有風險,卻還是冒險去做,結果打牙犯嘴了。
2. 這位選手在比賽中本來領先,但因為一次失誤,最后打牙犯嘴,只能拿到第二名。
3. 這個學生平時成績很好,但這次考試因為馬虎大意,打了個牙犯嘴,成績大幅下滑。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自己在刷牙時不小心打到了自己的牙齒,或者在吃東西時不小心咬到了自己的嘴巴,感受到疼痛和不適的感覺。將這個形象與成語的含義聯系起來,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謹慎、細致相關的成語,如“小心翼翼”、“一絲不茍”等,可以幫助拓展詞匯量和理解成語的用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9歲):我在寫作業的時候不小心把筆給弄丟了,真是打牙犯嘴。
2. 初中生(14歲):我本來可以考得很好的,但因為疏忽大意,打了個牙犯嘴,只拿到了及格分數。
3. 高中生(17歲):他在決定報考哪個大學時沒有仔細考慮,結果選錯了專業,真是打牙犯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