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wèi)足
基本解釋
《左傳·成公十七年》:“ 仲尼 曰:‘ 鮑莊子 之知不如葵,葵猶能衛(wèi)其足。’” 杜預 注:“葵傾葉向日,以蔽其根,言 鮑牽 居亂,不能危行言遜。”后因以“衛(wèi)足”比喻自全或自衛(wèi)。《陳書·世祖紀》:“ 王琳 識暗挈瓶,智慙衛(wèi)足,干紀亂常,自貽顛沛。” 明 湯顯祖 《紫釵記·節(jié)鎮(zhèn)宣恩》:“ 霍小玉 憐才誓死,有望夫石不語之心;破產回生,有 懷清臺 衛(wèi)足之智。”按,或以為葵非向日葵。《左傳·成公十七年》 楊伯峻 注:“葵非向日葵, 杜 注以向日葵解之,不確……向日葵葉不可食,此葵或是金錢紫花葵或秋葵。古代以葵為蔬菜,不待其老便掐,而不傷其根,欲其再長嫩葉,故古詩云‘採葵不傷根,傷根葵不生’。‘不傷根’始合‘衛(wèi)其足’之意。”
成語(Idiom):衛(wèi)足
發(fā)音(Pronunciation):wèi z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保護自己的腳步,指謹慎行動,小心謹慎。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衛(wèi)足是由“衛(wèi)”和“足”兩個詞組成的成語。“衛(wèi)”表示保護、守護,“足”表示腳。這個成語的意思是要保護自己的腳步,比喻行動要謹慎小心,不輕易暴露自己的意圖或行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人在行動或做事時要慎重考慮,不輕易暴露自己的計劃或意圖。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場景,比如工作中要保密,談判中要隱藏底牌,和陌生人交往要小心等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衛(wèi)足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一個故事。相傳,春秋時期,齊國有一位名叫孟嘗君的貴族。孟嘗君是個非常謹慎小心的人,他在行動時總是非常小心謹慎,不輕易暴露自己的意圖。有一次,孟嘗君要去拜訪齊國的國君,他特意穿上鞋子,但是在拜訪途中,他突然想到如果被人看到自己的腳步,就可能會暴露自己的計劃。于是,他立刻脫下鞋子,赤腳行走,以保護自己的腳步不被人發(fā)現。后來,人們就以“衛(wèi)足”來形容謹慎小心的行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衛(wèi))+ 謂語(足)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談判中,我們要衛(wèi)足行事,不輕易暴露底牌。
2. 在處理敏感問題時,我們必須衛(wèi)足行事,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衛(wèi)足”與“保護自己的腳步”聯(lián)想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想象自己在行動時要小心謹慎,保護自己的腳步,不輕易暴露自己的意圖。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進一步了解與謹慎行動相關的成語,如“小心翼翼”、“謹小慎微”等,可以幫助擴展詞匯量,并提升對這類成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考試前要衛(wèi)足備考,不讓別人知道我的學習計劃。
2. 初中生:在社交媒體上,我們要衛(wèi)足行事,不輕易透露個人信息。
3. 高中生:考試前,我會衛(wèi)足備考,不讓同學們知道我的復習策略。
4. 大學生:在找工作時,我們要衛(wèi)足行事,不輕易透露自己的求職計劃。
5. 成年人:在商業(yè)談判中,我們要衛(wèi)足行事,保護自己的商業(yè)機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