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亮
基本解釋
公正誠信。《三國志·魏志·崔琰傳》:“時未立太子, 臨菑侯 植 有才而愛。 太祖 狐疑,以函令密訪於外。唯 琰 露板答曰:‘蓋聞《春秋》之義,立子以長,加五官將仁孝聰明,宜承正統。 琰 以死守之。’ 植 , 琰 之兄女婿也。 太祖 貴其公亮,喟然嘆息,遷中尉。”
成語(Idiom):公亮
發音(Pronunciation):gōng li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公正明亮,指言行正直、光明磊落。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公亮是由“公”和“亮”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公”意為公正、正直,“亮”意為明亮、光明。合在一起表示一個人的言行舉止正直光明,沒有任何偏私之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公亮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的品德高尚,為人正直,不偏私,言行光明磊落。可以用來贊美一個人的道德品質優秀,也可以用來批評一個人的道德行為不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公亮的故事起源于《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中的一個故事。公元前241年,秦國侵犯韓國,韓國大夫公亮帶領韓軍抵抗,雖然最終失敗,但他堅守正義,不屈不撓,被贊譽為“公亮”。后來,“公亮”逐漸成為一個褒義詞,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品德高尚,為人正直光明。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公亮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單字組成,沒有特定的語法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為人公亮,從不做出任何偏私之事。
2. 這位領導干部言行光明磊落,堪稱一個公亮的榜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憶成語“公亮”。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陽光明媚的廣場上,他的身上散發著光芒,代表他的品德高尚,為人正直光明。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更多與道德品質相關的成語,如“忠厚老實”、“誠實守信”等,進一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說,我們要做一個公亮的孩子,不能撒謊。
2. 初中生:我們班主任是一個公亮的人,他對待每個學生都很公平。
3. 高中生:在考試中,只有公亮的學生才能獲得真正的成績。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記憶“公亮”這個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