饋賜
饋賜(kuì cì)
發音(Pronunciation):kuì c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給予別人禮物或財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饋賜是由“饋”和“賜”兩個詞組成的成語。“饋”指給予,贈送;“賜”指授予,賜予。饋賜含有施舍、賜予的意思,表示向他人慷慨贈予禮物或財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對他人慷慨贈予禮物或財物的行為,也可用于形容對國家或社會做出重大貢獻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論語·雍也》中有一則故事,孔子曾經問子貢:“貧而無饋贈,何如?”子貢回答說:“可也。如有饋,不如廉。”這里的“饋贈”指的是財物的贈予。后來,人們就用“饋贈”來形容給予別人禮物或財物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經常饋賜貧苦的人,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2. 這位慈善家以巨額捐款饋賜了許多學校,改善了孩子們的學習條件。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饋賜”與“慷慨贈予”這個意思聯系起來記憶。也可以想象自己在節日或特殊場合,給予別人禮物或財物的情景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饋賜”相關的成語,如“饋以魚,不如授以漁”、“饋人以桃,不教人摘桃”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生日的時候,爸爸媽媽給我饋賜了一本新的故事書。
中學生:在春節期間,我們互相饋賜紅包,表達對彼此的祝福。
大學生:社團組織了一次慈善活動,饋賜了許多物資給當地的貧困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