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刼
成語(Idiom):遭刼(zāo jié)
發音(Pronunciation):zāo ji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遭受搶劫或勒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遭刼是指遭受搶劫或勒索的意思。刼(jié)是古代用來切割的工具,因此,遭刼意味著被人利用刀割剝奪財物。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遭受不公平待遇或被人欺騙。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遭刼這個成語可以用于各種場景,特別是在描述被人欺騙或遭受不公平待遇的情況下。例如,可以用于講述被騙子騙走錢財的故事,或者用于形容被不誠實的商人欺騙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遭刼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十二年》中。故事講述了一個叫鄭子產的人在鄭國被人搶劫了財物,他為了尋求公正,前往晉國告狀。這個故事表達了鄭子產對不公平待遇的抗爭,成為了后來遭刼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遭刼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遭”是動詞,表示遭受;“刼”是名詞,表示搶劫或勒索。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財產被騙子遭刼了,損失了一大筆錢。
2. 這個老人遭刼之后,他的生活變得非常困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遭刼與被刀割剝奪聯系起來,想象自己遭受搶劫或勒索的情景,這樣可以更容易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遭刼相關的成語,如“遭劫”、“遭殃”等,來豐富自己的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昨天我聽到有人在公園里遭刼了,好可怕!
2. 初中生:我看過一部電影,講述了一個年輕人被黑幫遭刼的故事。
3. 高中生:社會上有很多人因為不明真相而遭刼,我們應該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