缽帒
成語(Idiom):缽帒(bō dí)
發音(Pronunciation):bō d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外表華麗或富麗堂皇。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缽帒是由“缽”和“帒”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缽指的是古代的一種容器,帒指的是古代婦女的一種頭巾。缽帒合在一起,形容外表華麗或富麗堂皇,多用來形容女子的裝飾華麗。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女子的裝扮華麗,也可用于形容其他事物的外表華麗或富麗堂皇。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缽帒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貨殖列傳》中,描述了漢武帝時期有一位名叫錢婆的女子,她喜歡穿著華麗的衣服,戴著華麗的首飾。后來,人們用“缽帒”來形容外表華麗的女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字組成,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她今天的裝扮真是缽帒,美得讓人直呼過癮。
2. 這座宮殿的建筑風格非常缽帒,每個細節都展現出貴族的氣質。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缽帒與華麗的女子形象聯想在一起來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女子的服飾文化,以及古代社會對女性外表的要求和期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她的裙子真漂亮,看起來像個缽帒。
2. 初中生:這個舞臺布置得太缽帒了,真是美不勝收。
3. 高中生:她的妝容和服飾都十分缽帒,給人一種高貴的感覺。
4. 大學生:這家餐廳的裝修風格非常缽帒,適合舉辦正式的宴會。
5. 成年人:她的外表雖然缽帒,但內心卻十分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