蕩宥
成語(Idiom):蕩宥
發音(Pronunciation):dàng yò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言語行動放縱,沒有節制,毫無顧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蕩宥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由“蕩”和“宥”兩個字組成。蕩意為放縱、搖擺,宥意為寬恕、寬容。蕩宥形容一個人的言行舉止放縱,沒有節制,毫無顧忌,不加以約束或懲罰。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蕩宥常用于貶義,表示對某人的不滿或批評。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行為放縱,沒有底線,缺乏約束和自律。在社交場合或者工作環境中,如果有人的言行舉止過于放縱,超出了常規或道德底線,可以使用蕩宥來批評或警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蕩宥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左傳·昭公二十七年》。故事中,晉國的公子重耳因為遭到了父親的排斥,被迫離開了家鄉。在流亡期間,他遇到了一個居住在山林中的老人,老人對他說:“少年,你的行為放縱,沒有節制,你應該反省自己。”公子重耳受到了教導,改變了過去的行為,最終回到了家鄉,成為了晉國的君主。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們應該反省自己的言行,避免蕩宥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蕩宥由兩個漢字組成,屬于形容詞性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行為蕩宥,完全沒有顧忌。
2. 這個公司管理松散,員工的工作紀律很蕩宥。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在蕩秋千,放縱自己的行為,沒有限制和約束,就可以聯想到蕩宥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蕩宥相關的成語,如“草木皆兵”、“放縱自流”等,來豐富詞匯量和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行為很蕩宥,老師常常批評他。
2. 初中生:我們的班長對學生的紀律很蕩宥,導致班級秩序混亂。
3. 高中生:在大學里,我們應該避免蕩宥的行為,要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舉止。
4. 大學生:大學生活自由寬松,但也不能蕩宥自己的行為,要有自律和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