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招親,弄假成真
基本解釋
《三國演義》第五四回載, 孫 劉 聯合在 赤壁 之戰中戰勝 曹操 后, 劉備 借 東吳 荊州 暫駐。 周瑜 設計賺 備 入 吳 招親,欲以之為人質索回 荊州 。不料 吳國太 ( 孫權 母)見 備 英姿出眾,曰:“真吾婿也”,遂將其小女( 權 妹)嫁給 劉備 ,是為 孫夫人 。后因以“東吳招親,弄假成真”比喻有違初衷,弄巧成拙。 克非 《春潮急》九:“‘東吳招親,弄假成真’。 李春山 在心里直罵自己:又干了一樁蠢事。”
成語(Idiom):東吳招親,弄假成真
發音(Pronunciation):dōng wú zhāo qīn, nòng jiǎ chéng zhē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本來是假的事物通過偽裝或欺騙變成真的事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這個成語中的“東吳招親”指的是三國時期東吳孫權招親的故事。故事中,孫權為了籌集婚嫁費用,將自己的侄女偽裝成公主,以招親的名義向其他國家索要財物。而“弄假成真”則表示通過欺騙或偽裝,原本是虛假的事情最終變成真實的事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通過欺騙手段或偽裝行為使本來虛假的事物變成真實的事物的情況。也可用于形容某種偽裝或欺騙行為最終達到目的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三國時期東吳孫權招親的故事。當時孫權為了籌集婚嫁費用,將自己的侄女偽裝成公主,以招親的名義向其他國家索要財物。最終,通過這種偽裝手段,孫權成功地籌集到了大量的財物,使本來是虛假的招親變成了真實的事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由“東吳招親”和“弄假成真”兩個部分組成,前者是故事背景,后者是成語的主體含義。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通過偽裝成為公司高層的助理,最終成功地拿到了高薪職位,真是東吳招親,弄假成真。
2. 這個騙子利用偽造的文件和虛假的身份,東吳招親,弄假成真,騙取了很多人的錢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孫權招親的故事來記憶這個成語。同時,可以將“東吳招親”和“弄假成真”分別記憶,再結合起來理解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三國時期東吳孫權的歷史背景和招親的故事。同時,也可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假公濟私”、“畫蛇添足”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把自己的作業本偷偷換成了同桌的,老師以為是同桌抄我的,真是東吳招親,弄假成真。
2. 初中生:他利用偽造的成績單騙過了家長,東吳招親,弄假成真。
3. 高中生:她通過偽裝成為社交平臺上的名人,最終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粉絲群,真是東吳招親,弄假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