鼌不及夕
成語(Idiom):鼌不及夕 (cháo bù jí xī)
發音(Pronunciation):cháo bù jí x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興奮或緊張到了極點,形容非常焦急或急切。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鼌,古代一種打獵用的器具,用來擒捉猛獸;不及,不能及時;夕,夜晚。這個成語的意思是,獵人在夜晚的時候追逐猛獸,但是沒有追上,夜晚結束了,天亮了。形容追求的目標沒有實現,感到十分焦急和急切。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追求目標的人非常急切和焦急,也可以用來形容對某事情非常著急和焦慮。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出自《史記·太史公自序》。太史公(司馬遷)在自序中寫道:“夫以今之世,俗人之學者,皆以為鼌不及夕之行,可得以成名譽者也。”這里的“鼌不及夕之行”指的是追求功名的人,但他們的追求常常因為時間緊迫而無法達到目標。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謂語+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這個項目的成功非常鼌不及夕。
2. 考試前,學生們都鼌不及夕地備考。
3. 他等待的時間太長了,已經鼌不及夕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鼌不及夕”這個成語與追逐猛獸的場景聯系起來,想象一個獵人在夜晚追逐猛獸,但是天亮了還沒有追上,他感到非常焦急和急切的情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焦急和急切相關的成語,如“急不可待”、“焦頭爛額”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明天就要參加比賽了,我鼌不及夕地準備著。
2. 初中生:期末考試快到了,同學們都鼌不及夕地復習。
3. 高中生:大學錄取通知書還沒到,我鼌不及夕地等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