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毫
基本解釋
秤桿上距離秤鉤或秤盤最遠的秤紐。也叫三毫。《宋史·律歷志一》:“其衡合樂尺一尺二寸,重一錢,錘重六分,盤重五分。初毫星準半錢,至稍總一錢半……末毫至稍半錢,析成五分,分列十氂。”
成語(Idiom):末毫(mò háo)
發音(Pronunciation):mò há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極微小的事物或數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末毫是由“末”和“毫”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末”表示最后,指事物的極小部分或極微小的數量;“毫”表示頭發的細小部分,引申為極小的事物或數量。末毫合在一起,表示事物或數量極其微小,可以用來形容極其微小的量度或程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末毫常用于形容極其微小的事物或數量。可以用來形容極其微小的收入、利潤、貢獻等,也可以用來形容極其微小的錯誤、差距、差錯等。此外,末毫也可以用來形容極其微小的功勞、貢獻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末毫的起源并沒有明確的故事,它是從古代漢語中衍生出來的一個成語。在古代,人們常常用頭發的細小部分來形容極其微小的事物或數量,而末毫就是其中之一。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末毫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結構簡單,容易理解。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貢獻盡管只有末毫,但也是不可忽視的。
2. 這個錯誤雖然只是末毫之差,但也不能忽視。
3. 他的收入雖然只有末毫,但他仍然堅持努力工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末毫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頭發末端的細小部分,表示非常微小的事物或數量。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數量或程度相關的成語,如“微不足道”、“微乎其微”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錯誤雖然只是末毫,但老師還是批評了我。
2. 初中生:雖然我的進步只有末毫,但我會繼續努力的。
3. 高中生:這個問題的答案雖然只差了末毫,但影響了我的成績。
4. 大學生:盡管他的貢獻只有末毫,但我們還是要感謝他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