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身
基本解釋
佛教語。謂輪回六道的凡身俗體。輪回六道之身,各隨其業因而壽命有分限,形體有段別,故曰分段身。 唐 拾得 《詩》之五:“得此分段身,可笑好形質。” 明 李贄 《與袁石浦書》:“以為此分段之身禍患甚大,雖轉輪圣王不能自解免也。”亦省作“ 分段 ”。 宋 秦觀 《陪李公擇觀金地佛牙》詩:“薄伽梵相含空虛,化人分段同璠璵。”
成語(Idiom):分段身
發音(Pronunciation):fēn duàn shē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分開身體的不同部分來行動或工作,形容分工合作,各盡其責。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分段身”來源于《史記·高祖本紀》。劉邦(西漢高祖)在起兵反秦時,他的手下有一位名叫韓信的將軍。韓信有一次在戰場上表現出色,劉邦就對他說:“你可以分段身,一段身到這里,一段身到那里。”這句話后來演變成成語“分段身”,用來形容一個人分開身體的不同部分來行動或工作。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團隊合作,各自分工,各盡其責的情景。也可以用來鼓勵個人在工作或學習中勤奮努力,分身乏術的意思。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分段身”的故事起源于西漢劉邦與韓信之間的對話。劉邦對韓信的贊揚和鼓勵,使得這句話流傳下來,并成為了一個常用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短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這個項目中,我們需要分段身,各自負責不同的任務。
2. 這個團隊分工明確,每個人都分段身,完成了自己的任務。
3. 老師鼓勵學生們要分段身,做好學習和課外活動的平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分段身”與分工合作的情景聯系起來來記憶。想象一個團隊中的每個成員將自己的身體分成不同的段,分別去完成各自的任務。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團隊合作、分工合作相關的成語,如“眾志成城”、“群策群力”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分段身,一個人負責擦黑板,一個人負責掃地。
2. 初中生:我們分段身,每個人負責一個科目的復習,互相幫助。
3. 高中生:考試前我們要分段身,既要復習知識,又要做好體育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