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擿
成語(Idiom):抄擿(chāo zhuó)
發音(Pronunciation):chāo zhuó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抄襲、剽竊別人的作品或思想。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抄擿是一個貶義詞語,指的是以他人的作品、思想等為自己所有,而不經過授權或引用的行為。抄擿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嚴重損害了原創者的權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抄擿多用于描述文學、學術、藝術等領域中的抄襲行為。可以用于批評那些沒有創新能力、缺乏原創精神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抄擿一詞最早見于《莊子·逍遙游》:“故抄擿之人,無乎已矣。”這里的“抄擿”指的是抄襲、剽竊他人的學說和思想。后來,這個詞逐漸演變為表示抄襲他人作品的意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論文抄擿了其他學者的研究成果,嚴重違反了學術道德。
2. 這部電影被指控抄擿了其他電影的劇情和臺詞。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抄擿”與“抄襲”這兩個詞進行聯想記憶,它們的發音相似,意思也相近。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著名的抄襲案例,如文學界的“金庸事件”、學術界的“章文案”等,加深對抄擿行為的認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應該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不要抄擿別人的作業。
2. 初中生:抄擿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我們要樹立創新意識,不做抄襲者。
3. 高中生:在寫作文時,一定要注意避免抄擿他人的觀點和論述,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表達。
4. 大學生:學術界是嚴禁抄擿的,我們要嚴守學術道德,保持學術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