訐施
基本解釋
詭偽的施與。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志·八觀》:“訐施似惠而無成,面從似忠而退違,此似是而非者也。” 劉昞 注:“當時似給,終無所成。”
成語(Idiom):訐施(jié shī)
發音(Pronunciation):jié sh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對人進行公開的揭發和批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訐施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訐”指揭發,公開批評,而“施”指施行,執行。訐施這個成語指的是公開揭發和批評某人的過錯或錯誤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訐施一詞多用于形容對他人的錯誤行為進行公開批評和揭發的情況。在社會生活中,當某人的言行或行為違背道德或法律規定時,他人可以使用訐施來指責和批評他,以引起公眾的關注和警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訐施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法律制度。在古代,當有人犯罪或違法時,其他人可以通過公開揭發和批評來曝光他們的罪行。這種制度鼓勵公眾參與監督和維護社會秩序,同時也起到了警示和警戒的作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訐施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動詞“訐”和動詞“施”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公司的貪污行為進行了訐施。
2. 媒體對政府官員的腐敗行為進行了訐施。
3. 這位知名作家在自傳中對自己的錯誤進行了訐施。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為了記憶訐施這個成語,可以將其與“揭示”和“批評”這兩個意思相關聯。同時,可以將其與公開揭發他人的行為聯系起來,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除了訐施,還有許多與批評和揭發相關的成語,如“揭竿而起”、“揭底”等。通過學習這些相關的成語,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運用訐施這個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訐施了同學偷看我的考卷。
2. 初中生:老師訐施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不良行為。
3. 高中生:我訐施了學校食堂衛生狀況的問題。
4. 大學生:學生會對學校管理層的不公平政策進行了訐施。
5. 成年人:公眾對政府官員腐敗問題進行了訐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