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bù xuán zhǒng ㄅㄨˋ ㄒㄨㄢˊ ㄓㄨㄙˇ不旋踵
(1).不轉動腳跟。喻不退卻逃跑。 銀雀山 漢 墓竹簡《孫臏兵法·奇正》:“使民雖不利,進死而不旋踵, 孟賁 之所難也。”《商君書·畫策》:“是以三軍之眾,從令如流,死而不旋踵。”《漢書·晁錯傳》:“勸以賞厚,威以重罰,則前死不旋踵矣!”
(2).亦作“ 不還踵 ”。來不及轉身。喻時間極短。《漢書·徐樂傳》:“雖有強國勁兵,不得還踵而身為禽, 吳楚 是也。” 顏師古 注:“還,讀曰旋。”《新唐書·長孫無忌傳》:“禍隙已牙,敗不旋踵矣。” 蘇曼殊 《斷鴻零雁記》第三章:“誰料爾父辭世不旋踵,而彼婦初心頓變耶?”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不旋踵
成語(Idiom):不旋踵
發音(Pronunciation):bù xuán zhuǎ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不轉身、不回頭。形容行動迅速,毫不拖延。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不旋踵是一個四個字的成語,其中“不”表示否定,“旋踵”指的是轉身的動作。整個成語的意思是不轉身、不回頭。它用來形容一個人行動迅速,毫不拖延。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不旋踵這個成語可以用于形容一個人在做事情時迅速果斷,不拖泥帶水。它可以用來贊美一個人的行動敏捷,也可以用來批評一個人的決策草率。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不旋踵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小說《警世通言》中。故事講述了一個叫楊令公的人,他在一次行軍途中,遇到了一只惡狼。楊令公為了保護自己,立刻拔出劍來砍向狼,狼被殺死了。后來有人問他為什么這么勇敢,他回答說:“我行事向來不旋踵,所以狼沒有機會咬我。”這個故事形成了成語“不旋踵”。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不旋踵是一個四個字的成語,由兩個副詞“不”和“旋踵”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工作中總是不旋踵,辦事效率非常高。
2. 這個隊伍行動迅速,不旋踵就攻占了敵人的陣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轉身”相關的動作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在行走時突然遇到了危險,他不轉身,而是立刻向前沖去,迅速躲過了危險。這個形象可以幫助記憶不旋踵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行動迅速相關的成語,如“迅疾如風”、“快馬加鞭”等。這些成語可以幫助豐富詞匯,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跑得非常快,不旋踵就到了終點。
2. 初中生:老師布置的作業很多,但他不旋踵地開始了學習。
3. 高中生:他在考試前夕才開始復習,但是他不旋踵地努力學習,最終取得了好成績。
4. 大學生:面對困難,他不旋踵地迎接挑戰,最終成功解決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