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惑
基本解釋
(1).指酒、色、財三種惑人之物?!?a href="/r_ci_b77c9fa8a4d180deddbadcc0338feab7/" target="_blank">后漢書·楊震傳贊》:“ 震 畏四知, 秉 去三惑?!薄端鍟ろf世康傳》:“志除三惑,心慎四知?!?唐 許渾 《金谷園》詩:“三惑沉身是此園,古藤荒草野禽喧。”參見“ 三不惑 ”。
(2).佛教天臺宗所說的三種妄惑: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法苑珠林》卷十:“居茲三惑,示畫篋之非真;出彼四門,厭浮云之易滅?!?明 徐復祚 《一文錢》第六出:“立三觀、破三惑,成三德,捐思絶議,自證菩提。”
成語(Idiom):三惑
發音(Pronunciation):sān huò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生中的三種迷惑,即財迷、色迷和權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惑是指人們在追求財富、欲望和權力時容易產生的迷惑。財迷指人過分迷戀財富,以至于失去了道德和人性;色迷指人過分迷戀美色,沉迷于情欲之中,無法自拔;權迷指人過分迷戀權力,為了追求權勢而不擇手段。這三種迷惑在人生中容易讓人迷失方向,失去真正的快樂和幸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那些為了金錢、欲望和權力而迷失了自己的人??梢杂糜谟懻撊松膬r值觀和追求的方向,以及警示人們不要被物質和欲望所迷惑。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大宗師》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莊子與惠子的對話。莊子問惠子:“你知道‘三惑’嗎?”惠子答:“不知道?!鼻f子說:“財迷、色迷、權迷就是三惑?!边@個故事中的對話成為了“三惑”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惑是一個名詞性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在追求金錢和權力,已經完全陷入了三惑之中。
2. 懂得抵制三惑,才能真正追求內心的平靜和幸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三個迷惑的關鍵詞(財迷、色迷、權迷)與成語的發音(sān huò)進行聯想,形成記憶圖像。比如,可以想象一個迷失在金錢、欲望和權力的迷宮中,從迷宮的出口傳來“三惑”的聲音。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財迷、色迷和權迷在現實生活中的表現,并思考如何避免這些迷惑對自己的影響。此外,也可以學習其他與人生價值觀和追求相關的成語,如“知足常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不想成為財迷、色迷或權迷,我要努力學習,做一個有用的人。
2. 初中生:我們應該警惕財迷、色迷和權迷給我們帶來的誘惑,不要迷失自己。
3. 高中生:追求金錢、欲望和權力是人生中的三大誘惑,我們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被它們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