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根
基本解釋
◎ 節根,節根兒 jiégēn,jiégēnr
[close on the festival] 臨近節日的日子(多指大的節日)
詳細解釋
(1).指草木的節與根。 唐 韓愈 《鄆州谿堂》詩:“孰為邦蟊,節根之螟,羊狠狼貪,以口覆城。”
(2).節日邊沿。 魯迅 《吶喊·端午節》:“近年是每逢節根或年關的前一天,他一定須在夜里的十二點鐘才回家。”
成語(Idiom):節根
發音(Pronunciation):jié gē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品質、道德或行為的根本基礎,也指一個人的根本性格。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節根是由“節”和“根”兩個詞組成的成語。節指人的品行、道德修養,根指人的本質、根本。節根的意思是指一個人的品質、道德或行為的根本基礎,也指一個人的根本性格。這個成語強調了一個人應該注重培養自己的品德和修養,堅守自己的原則和底線。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使用節根這個成語來形容一個人的品質或性格非常好,非常值得信賴。也可以用來批評那些品質不好、行為不端的人,指出他們缺乏良好的道德和修養。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襄公二十九年》中有這樣一個故事。當時,魯國的襄公想要選舉一位賢良的官員,于是派人到全國各地去尋找。最終,一個名叫鮑叔牙的人被推薦給襄公。襄公問鮑叔牙如何評價一個人的品質,鮑叔牙回答說:“評價一個人的品質,要看他的節根。”這個故事中的“節根”一詞,后來就成為了一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節根是由兩個單獨的詞組成的,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節根很好,從不做出任何不道德的事情。
2. 那個人的節根很差,經常撒謊和做壞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節根與一個人的根基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的品質和道德修養就像是他的根基一樣,是他的基礎和根本。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品質、道德和修養相關的成語,如“德高望重”、“修身養性”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告訴我們要好好學習,這樣才能培養好的節根。
2. 初中生:作為學生,我們應該注重培養自己的節根,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3. 高中生:大學入學考試期間,一些學生為了取得好成績,不擇手段,完全沒有節根。
4. 大學生:參加志愿者活動是培養自己的節根的好機會,可以通過幫助他人來提升自己的品質和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