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病在膏肓
發音(Pronunciation):bìng zài gāo hu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疾病發生在人體內部的重要器官或部位,形容病情嚴重或無法治愈。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病在膏肓一詞出自《晉書·王導傳》,原意指疾病發生在人體內部的重要器官,如心臟、肺臟等。后來引申為病情嚴重或無法治愈的意思。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疾病嚴重或無法治愈的情況,也可用于比喻其他問題或困難非常嚴重且難以解決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晉書·王導傳》中記載了一個故事。相傳晉朝時,名將王導患有嚴重的疾病,醫生們無法治愈他。王導在病重之時寫下了“病在膏肓”的詩句,表達了自己病情嚴重無法治愈的心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病在”和“膏肓”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病情已經到了病在膏肓的地步,需要盡快就醫。
2. 這個社會問題已經到了病在膏肓的程度,亟需采取措施解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病在膏肓”與疾病的嚴重程度聯系起來,想象病情發生在體內的重要器官或部位,幫助記憶該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與疾病相關的成語,如“病入膏肓”、“病從口入”等,進一步拓展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病情已經到了病在膏肓的地步,需要盡快就醫。
2. 初中生:這個社會問題已經到了病在膏肓的程度,亟需采取措施解決。
3. 高中生:他的公司經營不善,已經到了病在膏肓的地步,需要重新審視經營策略。
4. 大學生:這個國家的環境問題已經到了病在膏肓的程度,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改善。
以上是關于“病在膏肓”的學習指南,希望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