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峙
成語(Idiom):盤峙
發(fā)音(Pronunciation):pán z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固守、堅守不退的意志和態(tài)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盤峙由兩個字組成,盤指山勢險峻,峙指直立不倒。這個成語比喻在困難、危險的情況下,堅守立場,不退縮。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盤峙多用于形容人在面對困境、逆境時,堅定信念,毫不動搖。可以用于表揚一個人的勇氣、毅力和堅定不移的決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盤峙這個成語起源于《戰(zhàn)國策·趙策二》。趙國將領(lǐng)廉頗在趙國被敵國圍困的時候,堅定地保衛(wèi)國家,不退縮。他用一根竹竿插在地上,告訴士兵們,只要竹竿還能直立,就不能放棄。最終,趙國戰(zhàn)勝了敵國,取得了勝利。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困境中,他展現(xiàn)出了盤峙的精神,堅定地不退縮。
2. 面對挑戰(zhàn),我們要像廉頗一樣,保持盤峙的態(tài)度。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lián)想廉頗在困境中用竹竿盤峙的情景,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堅持、毅力相關(guān)的成語,例如:“堅韌不拔”、“百折不撓”。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像廉頗一樣,在考試中盤峙,不退縮,一定要取得好成績。
2. 初中生:在面對困難時,我們要像廉頗那樣,堅持盤峙的精神,不放棄。
3. 高中生:只有在面對挑戰(zhàn)時,我們才能真正體會到盤峙的力量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