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xiǎo qū dà shēn ㄒㄧㄠˇ ㄑㄩ ㄉㄚˋ ㄕㄣ小屈大申
猶言先稍受委屈而后大有作為。《三國志·蜀志·郤正傳》:“小屈大申,存公忽私,難尺枉而尋直,終揚光以發揮也。”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小屈大申
成語(Idiom):小屈大申
發音(Pronunciation):xiǎo qū dà shē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小事情被放大,大事情被淡化。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小事情被夸大其詞,而大事情被輕描淡寫。形容人對事情的看法不全面,評價失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批評或諷刺某人對事情的處理方式不公正,過分關注細節而忽略了重要問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古代有一位官員名叫屈原,他是楚國的大臣,也是一位著名的愛國詩人。他為了救楚國,多次上書告訴君王應該怎樣治理國家,但君王沒有采納他的建議。后來,楚國被敵國侵略,屈原感到非常沮喪和失望,最終投江自盡。小屈大申這個成語就是根據屈原的故事而來,形容小事情被夸大,而大事情被淡化。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屈:小事情;申:大事情。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小題大做,把小問題說得像大事情一樣,真是小屈大申。
2. 這個人對待工作總是小事情不放過,大事情卻漠不關心,真是小屈大申。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小屈大申中的"屈"可以聯想為"軀體",而"申"可以聯想為"申請"。所以可以想象一個人對于身體上的小傷口小題大做,但對于申請重要事情卻漠不關心的情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亡羊補牢"等,來擴展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媽媽總是小屈大申,每次我一點小錯誤她都生氣。
2. 初中生:老師總是小屈大申,對于學生的小過失總是批評,而對于學習上的大問題卻不關心。
3. 高中生:有些人對于社會問題總是小屈大申,只關注表面現象,而忽視了問題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