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忍
基本解釋
安于做殘忍的事;殘忍。《左傳·隱公四年》:“夫 州吁 ,阻兵安忍。阻兵無眾,安忍無親,眾叛親離,難以濟矣。” 孔穎達 疏:“安忍,行虐事刑殺過度也。”《魏書·酷吏傳·崔暹》:“貪暴安忍,民庶患之。”《資治通鑒·陳宣帝太建十三年》:“夫絞以致斃,斬則殊形,除惡之體,於斯已極。梟首、轘身,義無所取,不益懲肅之理,徒表安忍之懷。” 胡三省 注:“忍,殘忍也。安忍,安於為殘忍之事。” 宋 張齊賢 《洛陽搢紳舊聞記·宋太師彥筠奉佛》:“然性安忍,所幸婢妾有小過,鞭捶備至。”
成語(Idiom):安忍(ān rěn)
發音(Pronunciation):ān ré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心靈安定,忍耐寬容。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安指心靈安定,忍指忍耐寬容。安忍即指在困難、痛苦、不幸等情況下保持內心的平靜和忍耐,不輕易發怒或沖動行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安忍常用于描述一個人在面對困難、挫折或不公平待遇時保持冷靜、寬容和忍耐的品質。這個成語適用于各種生活和工作場景,如處理人際關系、解決矛盾、承受壓力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安忍這個成語最早出自《論語·子路篇》:“子曰:‘安而能樂,未有憂而能哀也。’”在古代,人們認為安定忍耐的品質是一個人的修養和智慧的表現。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安忍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安”是形聲字,由“宀”(寶)和“女”(女性)組成,表示保護和安定;“忍”是象形字,表示一個人在心中承受苦難。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工作中,我們要學會安忍,不要輕易發火。
2. 面對挫折和困難,他能夠安忍地堅持下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成語“安忍”。可以想象一個人在困境中保持冷靜和忍耐,就像一個寶貝(寶)被一個女性(女)保護著一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寬容”、“忍耐”、“平靜”等,以擴展對“安忍”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學會安忍,不和同學們爭吵。
2. 初中生:在考試中,我們要安忍地面對失利,不放棄努力。
3. 高中生:面對家庭的壓力,我們要安忍地承受,不給父母添麻煩。
4. 大學生:在職場中,我們要學會安忍,處理各種工作和人際關系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