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翰
基本解釋
◎ 文翰 wénhàn
(1) [articles;literary composition]∶文章
惠文翰凡數十首。——《三國志·孫賁傳》
(2) [official documents and correspondence]∶指公文書信
元敬掌文翰,號稱職。——《新唐書·薛收傳》
詳細解釋
(1).文章;文辭。《晉書·劉伶傳》:“未嘗厝意文翰,惟著《酒德頌》一篇。” 唐 韋應物 《扈亭西陂燕賞》詩:“況逢文翰侶,愛此孤舟漾。” 清 蔣士銓 《一片石·宴閣》:“即煩他二人文翰,成我墓志。”《紅樓夢》第七九回:“這 夏 家小姐十分俊俏,也略通文翰。”
(2).公文信札。《晉書·溫嶠傳》:“拜侍中,機密大謀,皆所參綜,詔命文翰,亦悉豫焉。”《新唐書·薛收傳》:“ 元敬 掌文翰,號稱職。”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錄》卷上:“按 唐 舊説,禮部郎中掌省中文翰,謂之南宮舍人。”
(3).鳥名。即錦雞。《逸周書·王會》:“ 蜀 人以文翰。文翰者若皋雞。” 孔晁 注:“鳥有文彩者。”
成語(Idiom):文翰(wén hàn)
發音(Pronunciation):wén h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書信或文章。形容文采優美,才情出眾。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文翰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分別是“文”和“翰”。文指文字、文章,翰指書信、書畫。文翰原指文采出眾的書信或文章,后來泛指才情出眾的人的作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文翰一詞多用于形容文學作品或才情出眾的人的文章。可以用來贊美別人的才華,也可以用來形容自己的作品優美。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文翰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文王》中,原意是指古代文人的書信和文章。后來,這個詞逐漸演變為形容文采出眾的人的作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文翰”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文章真是一封封文翰,讀來令人陶醉。
2. 這篇論文的文采真是文翰之作,堪稱經典。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文翰”與優美的文章、才情出眾的人聯系在一起來記憶。可以想象一個人在寫一封精美的書信或一篇出色的文章,形容他的作品就是一封封文翰。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文學和才情有關的成語,如“文采飛揚”、“才子佳人”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我寫的作文被老師夸獎為一篇文翰之作。
2. 初中生(14歲):他的詩歌作品堪稱文翰,頗受同學們的喜愛。
3. 高中生(17歲):這篇文章的文采真是文翰之作,讀來令人陶醉。
4. 大學生(20歲):他的小說以其獨特的文翰之美吸引了無數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