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釋義] (成)《莊子·田子方》:“日夜無隙,而不知其所終。”原指不知何時才是盡頭,后多指不知道結果或下落。
- [構成] 動賓式:不知|所終
- [同義] 不知去向
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bù zhī suǒ zhōng ㄅㄨˋ ㄓㄧ ㄙㄨㄛˇ ㄓㄨㄙ不知所終(不知所終)
◎ 不知所終 bùzhīsuǒzhōng
[do not know where sb.went;has not been heard of since] 不知道結局或下落
俱游五岳名山,竟不知所終。——《后漢書·逸民傳》
詞語解釋
bù zhī suǒ zhōng ㄅㄨˋ ㄓㄧ ㄙㄨㄛˇ ㄓㄨㄙ不知所終(不知所終)
不知道結局和下落。語本《國語·越語下》:“﹝ 范蠡 ﹞遂乘輕舟,以浮於 五湖 ,莫知其所終極。” 宋 洪邁 《夷堅甲志·崔祖武》:“后歸鄉里,不知其所終。”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五章第一節:“八四八年, 回紇 余眾不滿五百人,依附 室韋 ,受 張仲武 壓迫, 遏捻可汗 率妻子九人逃走,不知所終。”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不知所終
成語(Idiom):不知所終
發音(Pronunciation):bù zhī suǒ zhō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不知道去向何方,不知道結果如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表示某件事情或某個人的去向或結果無法預測或預知。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失蹤、消息不明或事情的結局不可預測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僖公十二年》記載,春秋時期魯國公子重耳追隨其父親被迫流亡,他的父親被追兵追趕,公子重耳則不知所蹤。后來,魯國國君發現公子重耳的行蹤不明,便說了一句“公子重耳不知所終”,意思是不知道公子重耳去了哪里。從此以后,這個成語就用來形容人的去向不明。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由四個字組成,前兩個字是“不知”,后兩個字是“所終”。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昨天去了趟山,現在還不知所終。
2. 這個案件已經過去了很久,但是兇手至今不知所終。
3. 這個人一直在尋找自己的親人,但是不知道他們的去向是否會不知所終。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不知所終”與“不知道去哪里”進行聯想,用于描述某件事情或某個人的去向不明。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失蹤、消息不明相關的成語,如“無影無蹤”、“杳無音信”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昨天放學后不知所終,讓老師和同學們都很擔心。
2. 初中生:這個電視劇的最后一集太懸疑了,結局完全不知所終。
3. 高中生:考試之前,我復習了很多,但是最后的成績卻不知所終,讓我很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