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飻
基本解釋
即饕餮。傳說中一種貪食的惡獸。比喻貪婪兇惡的人。《淮南子·原道訓》“三苗” 漢 高誘 注:“ 堯 時所放 渾敦 、 窮奇 、 叨飻 之等。”按, 帝鴻氏 、 少皞氏 之子,兇頑邪惡,人稱之“渾敦”、“窮奇”; 縉云氏 之子,貪得無厭,人稱之“饕餮”。三人均為 堯 所流放。參閱《左傳·文公十八年》。
成語(Idiom):叨飻(dāo tiǎn)
發音(Pronunciation):dāo ti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言談或行動極為繁瑣、啰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叨飻是由古代漢族民間藝人在表演中常用的動作“叨飻”而來。叨飻指的是舞蹈或戲曲表演中演員蹲下身子,雙手放在膝蓋上,頭低著,來回晃動,表現出一種繁瑣、啰嗦的樣子。后來,叨飻逐漸引申為形容人言談或行動極為繁瑣、啰嗦的意思。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叨飻常用于形容某人說話啰嗦、冗長或行動繁瑣,通常帶有一定的貶義。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在講述一個簡單的事情時,用很多無關緊要的細節,讓人感到厭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叨飻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戲曲表演。在古代,演員為了表現出某些角色的特點,會使用特定的動作和姿勢。其中,叨飻這個動作被用來表現出一個角色的繁瑣、啰嗦的性格特點。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動作逐漸成為了一個成語,用來形容人言談或行動極為繁瑣、啰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叨飻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叨”和“飻”分別代表著具體的動作和含義。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說話總是叨飻不休,讓人聽得很煩。
2. 這個人辦事叨飻,總是拖拖拉拉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叨飻的形象與一個人叨叨嗦嗦地說話的場景聯系起來,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思。另外,也可以通過學習叨飻這個動作的圖片或視頻來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其他與叨飻相似的成語,如“啰嗦”、“羅嗦”等,來擴展對于繁瑣、啰嗦的描述詞匯的掌握。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叨飻了很長時間,我們都困了。
2. 初中生:他寫作業的時候總是叨飻,所以很慢。
3. 高中生:這篇文章寫得太叨飻了,沒有重點。
4. 大學生:在開會的時候,有些同學喜歡叨飻,浪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