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犬
成語(Idiom):噬犬
發音(Pronunciation):shì qu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惡毒殘忍,行為兇狠。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噬犬一詞源自《莊子·外物》:“夫噬犬者,不知臧之犬也。”意為不了解狗的價值,就惡意咬傷狗。引申為惡毒殘忍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行為兇狠,惡毒殘忍,或者指某人對他人的惡意攻擊、誹謗。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噬犬一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莊子,莊子是一位偉大的哲學家。他在《莊子·外物》中用噬犬來比喻那些不了解事物真正價值的人,他們對事物的評價往往是片面和偏頗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待同事總是噬犬般的惡毒,讓人無法忍受。
2. 這個人雖然表面上和藹可親,實際上卻心懷噬犬之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惡毒地咬傷一只狗,這個畫面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惡人先告狀”、“惡貫滿盈”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欺負同學的行為就像噬犬一樣,非常可怕。
2. 初中生:那個學生對老師說了很多惡毒的話,真是噬犬般的行為。
3. 高中生:他的攻擊性言辭讓人感覺他有噬犬之心。
4. 大學生:那個人對待下屬總是惡意中傷,簡直就是噬犬行為。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