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忤
基本解釋
不抵觸;不違逆。《晉書·摯虞傳》:“若推之於物則無忤,求之於身則無尤。” 唐 裴耀卿 《太子賓客贈竇希求神道碑》:“公私游聚,小大無忤。”《新繁縣志·人物志·費密傳》:“天性和平,與人無忤,終身未嘗言人過失;有機相向者,淡然處之。”
成語(Idiom):無忤(wú wǔ)
發音(Pronunciation):wú w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沒有違背,沒有違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無忤是一個古代漢語成語,由“無”和“忤”兩個字組成。其中,“無”表示沒有,沒有任何的;“忤”表示違背、違背意愿。無忤的基本含義是沒有違背、沒有違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無忤常用于形容言行符合規范,沒有違背法律、規定、規范等。也可以用來形容對上級、長輩的言行沒有違背、沒有違反。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無忤的故事起源于《史記·封禪書》,這是漢代史書《史記》中的一篇文章。文章中記載了漢高祖劉邦封禪泰山的事情。當時有人對劉邦的封禪行為表示質疑,認為這是違反了古代禮制。劉邦聽聞后說:“我封禪泰山并沒有違背古代禮制,也沒有違背圣人的教誨。”這就是無忤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無忤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言行舉止一直無忤法紀。
2. 她對長輩的敬重和孝順從來沒有無忤。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無違”進行對比來記憶無忤的含義。無違表示沒有違背,而無忤則表示沒有違背意愿,二者含義相似。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無忤相關的成語,如“無違無忤”、“無違無愆”等,加深對無忤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對老師的要求從來沒有無忤。
2. 初中生:我們班同學對校規校紀沒有無忤。
3. 高中生:學生會的同學對學校領導的安排沒有無忤。
4. 大學生:大家對學校的規定都沒有無忤。
5. 成年人:在工作中,我對上級的決策從來沒有無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