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親
基本解釋
父親;父母。《莊子·庚桑楚》:“蹍市人之足,則辭以放驁,兄則以嫗,大親則已矣。” 成玄英 疏:“若父蹋子足,則默然而已,不復辭費。” 漢 賈誼 《新書·容經》:“子之大親,毋乃不寧乎。”
成語(Idiom):大親
發(fā)音(Pronunciation):dà q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親屬關系親近,親密無間。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大親是指親屬關系中最親近的親戚,通常指父母、兄弟姐妹、子女等直系親屬。這個成語強調親戚之間的親密關系和相互依存。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大親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親屬之間的親近關系,也可以用來形容友誼深厚、關系密切的朋友關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大親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襄公十五年》中,記載了一個關于齊國大夫子貢的故事。子貢是孔子的學生,他的父親去世后,他請求孔子前往齊國為他的父親舉行葬禮。孔子立即答應了子貢的請求,并親自前往齊國辦理喪事。這個故事表達了子貢和孔子之間非常親密的師生關系,也成為了“大親”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們是大親兄弟,互相扶持,共同進步。
2. 他們之間的友誼非常深厚,可以說是大親好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成語“大親”與親人的形象聯(lián)系起來,想象自己和親人之間的親密關系,這樣有助于記憶并理解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親屬關系相關的成語,如“親如手足”、“親眼目睹”等,以擴展對親屬關系和友誼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和我的爸爸媽媽是大親,我們經常一起做游戲。
2. 初中生:我和我的哥哥是大親兄弟,我們一起度過了很多快樂的時光。
3. 高中生:我和我的朋友關系非常好,可以說是大親好友,我們分享彼此的快樂和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