簍籔
成語(Idiom):簍籔(lǒu mǔ)
發音(Pronunciation):lǒu m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行為言語像簍籔一樣,雜亂無章,毫無條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簍籔是由“簍”和“籔”兩個字組成的。簍指的是一種用竹子編織而成的容器,籔是一個古代的音樂器樂。簍籔形容的是人的行為和言語像雜亂無章的簍子和籔一樣,毫無條理。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的言行雜亂無章,毫無條理,缺乏邏輯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簍籔的故事起源于東漢末年的劉備。劉備在建安年間,曾經擔任過漢中太守,由于他沒有政績,百姓對他的評價非常差。有一天,劉備在城門口看到一位老者在簍子里裝著一些琴弦,還有一些箭羽,他問老者:“你為什么要把琴弦和箭羽混在一起裝在簍子里?”老者回答:“這就是簍籔。”劉備聽后恍然大悟,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和言語也像簍籔一樣,沒有條理。從此他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努力改變。簍籔因此成為了形容人行為言語雜亂無章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字組成,形容人的行為和言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論述簍籔不堪,毫無邏輯可言。
2. 這個項目的計劃簍籔,沒有明確的目標和安排。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簍籔”與雜亂無章的畫面聯系在一起,形象化地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形容人行為和言語的成語,如“言簡意賅”、“言而無信”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小明的玩具屋里一片簍籔,沒有擺放的順序。
2. 小學生:這個作文簍籔不堪,沒有邏輯性。
3. 中學生:他的演講簍籔不堪,沒有條理和重點。
4. 大學生:這個項目的計劃簍籔,沒有明確的目標和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