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磴
基本解釋
石級;石臺階。 南朝 梁 蕭統 《開善寺法會》詩:“牽蘿下石磴,攀桂陟松梁。”《初刻拍案驚奇》卷四:“約有十數里,方得石磴,磴有百來級,級盡方是平地。” 清 錢謙益 《香山寺》詩:“云從石磴中間出,月向香臺下界生。”《收穫》1984年第3期:“有的地方石磴足有二尺高,可磴面兒只有二寸來寬,大腿高高地提上去,腳板貼緊石磴橫過來,咬著牙關彆足氣,才能升上一磴。”
成語(Idiom):石磴
發音(Pronunciation):shí dè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用石頭鋪成的臺階或路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石磴是由石頭鋪成的臺階或路面,一般用于山區或陡峭的地形。它代表著艱難和困苦,也寓意著堅韌不拔和不屈不撓的精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石磴常用于形容人們在困境中奮斗不息,克服困難,追求目標的過程。也可用于描述事物的發展過程中經歷的艱辛和曲折。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石磴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山區修路工程。在古代,修建山路是一項十分艱苦的工作,需要人們不斷地用石頭鋪成石磴,以便行人和車輛能夠通過。因此,石磴成為了一個象征艱難和堅韌的象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石磴是一個形容詞+名詞的結構,形容詞“石”表示石頭,名詞“磴”表示鋪成的臺階或路面。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上了成功之路,就像是踏著石磴一樣。
2. 雖然生活道路上充滿了石磴,但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就能夠戰勝困難,迎接美好的未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在一個陡峭的山坡上,腳下的路面由石頭鋪成,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象征著克服困難的過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和了解與石磴相關的成語,如“步履維艱”、“曲徑通幽”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山上看到了一條石磴,踩上去感覺很穩固。
2. 初中生:他在學習上一直堅持不懈,就像是踏著石磴一樣,最終取得了好成績。
3. 高中生:面對高考的壓力,我們要像踏著石磴一樣,一步一個腳印地努力奮斗,追求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