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恩重如山
發音(Pronunciation):ēn zhòng rú sh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對別人的恩情非常深重,像山一樣沉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這個成語中的“恩”指的是對別人的恩情,而“重如山”意味著這份恩情非常沉重,難以忘懷。它形容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恩德非常深厚,就像山一樣沉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來形容對長輩、教師、恩師或恩人的感激之情非常深重,且難以回報。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哀公十五年》這篇古代文獻中。故事講述了一個叫孔子的學者,他的學生顏回因為病重而去世,孔子非常傷心。他說:“恩重如山,德薄如紙。”這句話形容了他對顏回的恩情之深,以及自己對顏回的幫助不夠。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恩重如山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對我的老師恩重如山,永遠都會感激他的教誨。
2. 父母對子女的養育之恩重如山,子女應該孝敬父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這個成語與山的形象聯系起來,想象一個沉重的山壓在心頭,表示對別人的恩情非常深重,難以忘懷。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價值觀,以及對長輩和恩人的尊重與感激之情。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對我的爸爸媽媽恩重如山,他們每天都幫助我學習。
2. 初中生:老師對我們的教育之恩重如山,我們要好好學習回報老師。
3. 高中生:大家對志愿者的奉獻之恩重如山,我們應該積極參與志愿活動回報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