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長
基本解釋
百姓的長官。《呂氏春秋·振亂》:“凡為天下之民長也,慮莫如長有道而息無道,賞有義而罰不義。”
成語(Idiom):民長
發音(Pronunciation):mín zhǎ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民眾中的領袖或代表。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民長是由“民”和“長”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民”指的是人民,即普通百姓;“長”指的是領導或代表。因此,“民長”表示指民眾中的領袖或代表,是為了維護民眾權益、代表民眾利益而存在的人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民長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在群眾中具有領導地位、受到廣泛認可和尊敬的情況。比如,可以用來形容一個村子里的村長,他是村民們的代表,負責管理村子的事務,并保障村民的利益。此外,民長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社會團體或組織中的領導人,他們代表團體的成員,負責協調組織的各項工作。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民長這個成語的起源并沒有特定的故事,它是由漢朝時期的《禮記·大學》一書中的“民貴君輕”一句所演變而來。這句話的意思是“民眾的地位應該更加重要,而君主的地位則相對次要”。后來,人們將其中的“民貴”與“君輕”合并成一個詞語,即“民長”,用來形容民眾中的領袖或代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謂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村里做了十年的村長,是我們這里的民長。
2. 這位學生會主席在校園中具有民長的地位,受到同學們的尊敬和信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法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村長或團體的領導人站在一群人中間,代表著大家的利益,因此被稱為民長。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民長相關的成語或詞語,例如“民主”、“民意”、“民主權利”等,以加深對民眾權益和代表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的班長就像一個民長,經常幫助我們解決問題。
2. 初中生:學生會主席是我們學校的民長,他代表我們向學校提出建議。
3. 高中生:社團的負責人是一個優秀的民長,他能夠協調組織內部的各項工作。
4. 大學生:學生代表大會選舉出了一位新的民長,他將會為學生爭取更多的權益。
5. 成年人:社區居民委員會的主任是我們社區的民長,他負責解決居民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