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bāo xiū rěn chǐ ㄅㄠ ㄒㄧㄨ ㄖㄣˇ ㄔㄧˇ包羞忍恥
忍受恥辱,表示氣量大。 唐 杜牧 《題烏江亭》詩:“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宋 邵博 《聞見后錄》卷二三:“臣顧惜祿位,為妻子計,包羞忍恥,尚居方鎮。”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記詩》:“女子能留身后名,包羞忍恥漫公卿。”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包羞忍恥
成語(Idiom):包羞忍恥
發音(Pronunciation):bāo xiū rěn ch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一個人做了錯事或丟了面子后,因為內心感到羞愧和不好意思,而忍受著恥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包羞忍恥意味著無論多么尷尬或丟臉,一個人都能夠忍受恥辱并面對自己的錯誤。這個成語強調了一個人對自己行為的責任感和勇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包羞忍恥常用于描述一個人在犯錯或丟臉之后,能夠勇敢地面對自己的錯誤并從中吸取教訓。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夸獎那些有勇氣承認錯誤并積極改正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包羞忍恥最早出自《禮記·中庸》:“故君子者,包羞垢辱,斯其所包容之謂也。”這句話強調了君子應該能夠忍受恥辱和丟臉,而不是逃避或否認錯誤。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包羞忍恥是由“包羞”和“忍恥”兩個詞組成的,其中“包羞”表示包容恥辱,而“忍恥”表示忍受恥辱。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全班面前犯了一個大錯誤,但他包羞忍恥地道歉并承諾改正。
2. 她知道自己犯了一個錯誤,但她包羞忍恥地接受了批評,并努力改進。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因為做錯事而感到非常尷尬和不好意思,但他仍然勇敢地面對自己的錯誤并承擔責任。這個形象可以幫助記住包羞忍恥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包羞忍恥相關的成語,如“羞愧難當”、“以恥為教”等。這些成語都與恥辱、錯誤和勇氣有關。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犯了一個錯誤,但我要包羞忍恥地向老師道歉。
2. 初中生:我在比賽中失敗了,但我不會逃避,而是包羞忍恥地努力訓練。
3. 高中生:我在考試中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但我要包羞忍恥地接受批評并努力提高。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全面了解和記憶“包羞忍恥”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