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筒
基本解釋
古代盛書信的筒。亦指書信。 唐 李白 《酬宇文少府見贈桃竹書筒》詩:“桃竹書筒綺繡文,良工巧妙稱絶羣。” 宋 趙蕃 《呈季承》詩:“但恐 衡陽 無過雁,書筒不至費人思。”
成語(Idiom):書筒(shū tǒng)
發音(Pronunciation):shū tǒ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書法家用來裝載毛筆的筒子,比喻人的學問、才能或技藝。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書筒”比喻人的學問、才能或技藝,就像裝滿了書的書筒一樣豐富。這個成語強調了一個人所掌握的知識或技能的豐富程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的學識淵博、才能出眾或技藝高超。也可以用來夸獎一個人的學習成績優秀、知識面廣泛或技能熟練。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書筒”的具體故事起源暫未查到。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書”和“筒”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學識真是如同一座書筒,無所不知。
2. 她的技藝高超,真是一位真正的書筒。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書筒”比喻為一個盛滿了知識的容器,通過想象一個充滿書籍的筒子,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書法、文學、知識、技能等相關的成語,可以加深對“書筒”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說我是班上的書筒,因為我讀過很多書。
2. 初中生:他的數學成績非常好,真是個數學書筒。
3. 高中生:她的英語水平很高,真是一位英語書筒。
4. 大學生:他的專業知識非常豐富,可以說是個真正的學科書筒。
5. 成人:他在工作中展現出的技能和經驗,讓人佩服,他是個真正的工作書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