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黃
成語(Idiom):芳黃(fāng huáng)
發音(Pronunciation):fāng hu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花草的香氣濃郁、色彩鮮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芳黃一詞是由芳和黃兩個字組成的,芳指的是花草的香氣,黃指的是花草的顏色。芳黃一詞形容花草的香氣濃郁,色彩鮮艷,給人以美好的感受。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芳黃一詞常用于形容春天花草盛開、花香四溢的景象。也可用于形容人的氣質優雅、容貌美麗。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芳黃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周南·蓼莪》一篇中,詩中寫道:“蓼莪之齊,凋且黃矣。樂只君子,福履繩矣。”其中“蓼莪之齊,凋且黃矣”形容的是花草凋謝的景象。后來,人們將芳黃用來形容花草的香氣濃郁、色彩鮮艷的美麗景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春天來臨,花園里芳黃的花朵吸引了許多蜜蜂。
2. 她穿著一襲芳黃色的連衣裙,顯得格外嬌美動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芳黃的“黃”字與花草的顏色聯系起來,想象花草盛開時的美麗景象,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相關的成語,如“芳草萋萋”、“黃粱美夢”等,擴展對中國文化和語言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春天里,芳黃的花朵開滿了公園,好香好美!
2. 初中生:她穿著一件芳黃色的裙子,顯得非常青春活力。
3. 高中生:這幅畫用鮮艷的芳黃色勾勒出了大自然的美麗。
4. 大學生:他的詩歌中常常出現芳黃的描寫,給人以溫馨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