馳神
基本解釋
(1).馳思,遐想。 晉 孫綽 《游天臺山賦》:“余所以馳神運思,晝詠宵興,俛仰之間,若已再升者也。”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四篇:“《九辯》本古辭, 玉 取其名,創(chuàng)為新制,雖馳神逞想,不如《離騷》,而凄怨之情,實為獨絶。”
(2).神往,向往。 宋 蘇軾 《與南華明老》之二:“南望山門,馳神杳靄。” 明 李贄 《焚書·答周友山》:“獨余不知何説,專以良友為生,故有之則樂,舍之則憂,甚者馳神於數(shù)千里之外。” 明 徐渭 《書石梁雁宕圖后》:“ 臺 宕 之間,自有知以來,便馳神於彼,苦不得往,得見於圖譜中。”
成語(Idiom):馳神
發(fā)音(Pronunciation):chí shé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思維敏捷,反應(yīng)迅速。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馳神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人思維敏捷、反應(yīng)迅速。這個成語的意思類似于“靈活機敏”、“反應(yīng)敏捷”,形容人在思考、行動或應(yīng)對問題時非常敏銳和迅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馳神通常用來贊美一個人的智慧和機警。可以用于形容一個人在應(yīng)對突發(fā)事件時的迅速反應(yīng),或者形容一個人思維敏捷,能夠迅速理解問題并找到解決方法。這個成語常用于正式場合或文學作品中,也可以在口語中使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馳神這個成語最早出現(xiàn)在《漢書·卷八十八·孔光傳》中,原文為“馳神駭目”。故事中,孔光是西漢時期的一位將軍。有一次,他在戰(zhàn)場上遇到了敵軍的偷襲,但他反應(yīng)迅速,馬上組織了士兵進行反擊,并最終取得了勝利。后來,人們用“馳神駭目”來形容孔光的快速反應(yīng)和勇敢行動,逐漸演變成了現(xiàn)在的成語“馳神”。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馳神是一個動詞短語,由“馳”和“神”兩個字組成。其中,“馳”表示快速移動,而“神”表示思維或意識。兩個字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人思維敏捷、反應(yīng)迅速。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解決問題上非常馳神,總能迅速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案。
2. 這位年輕的運動員馳神的速度讓人驚嘆,他在比賽中總能迅速做出正確的決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馳神這個成語:
1. 將“馳”字與快速移動的形象聯(lián)系起來,想象一個人在飛快地奔跑。
2. 將“神”字與思維敏捷的形象聯(lián)系起來,想象一個人腦袋里靈光一閃的樣子。
3. 將這兩個形象結(jié)合起來,形成一個整體的形象,幫助記憶成語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學習更多與馳神相關(guān)的成語,如“馳名中外”、“神采奕奕”等。這些成語都可以幫助你提高漢語水平,并豐富你的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思維非常馳神,數(shù)學題總是能夠迅速解答。
2. 初中生:這個運動員在比賽中馳神的速度讓人驚嘆,總能迅速做出正確的決策。
3. 高中生:在現(xiàn)代社會,擁有馳神的思維能力非常重要,可以幫助我們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