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鋌鹿走險(tǐng lù zǒu xiǎn)
發(fā)音(Pronunciation):tǐng lù zǒu xi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冒著危險去做事,以求達到某種目的。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這個成語由兩個詞組成,分別是“鋌”和“鹿走險”。其中,“鋌”是指鐵鍋的鋌子,意味著堅固和穩(wěn)定;“鹿走險”則是指鹿在險地行走。整個成語的意思是,像鹿在險地行走一樣,形容人冒著危險去做事,以求達到某種目的。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人冒險行事,不顧危險,為了達到某個目的而不惜一切。可以用來形容冒險家、勇敢的人或者冒險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鋌鹿走險”最早出自《后漢書·光武帝紀》,故事中描述了劉秀(后來的光武帝)為了奪取政權(quán),不惜冒險去追擊王莽的軍隊。這個故事中的“鋌鹿走險”形容了劉秀為了達到目的,不惜冒險行事的精神。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AABB型,由兩個相同的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為了實現(xiàn)夢想,鋌鹿走險,不顧一切地投入了這個項目。
2. 這位年輕的企業(yè)家鋌鹿走險,不畏艱險,最終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成語“鋌鹿走險”與冒險的形象聯(lián)系起來,想象一只鹿在險地行走的場景,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
1. 了解更多與冒險和勇敢相關(guān)的成語,如“勇往直前”、“聞雞起舞”等。
2. 閱讀關(guān)于歷史上的冒險家和勇士的故事,如馬可·波羅、鄭和等人的冒險經(jīng)歷。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為了找到丟失的筆記本,小明鋌鹿走險地在學(xué)校各個角落尋找。
2. 初中生:為了參加全國比賽,他鋌鹿走險,每天訓(xùn)練到深夜。
3. 高中生:為了考上理想的大學(xué),她鋌鹿走險,放棄了很多娛樂活動,專心備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