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褐
成語(Idiom):蒲褐(pú hè)
發音(Pronunciation):pú h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貧窮、衣著簡樸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蒲褐是由兩個詞語組成的成語,其中“蒲”指的是一種生長在湖泊和河灘邊的植物,它的葉子很長且細軟,所以常用來指代貧賤之人。而“褐”則是指褐色的衣服,代表著簡樸、樸素的穿著。蒲褐這個成語形容一個人的衣著簡樸,生活貧困。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蒲褐多用于形容貧窮的人或者生活簡樸的人。可以用來表達一個人的經濟狀況或者生活水平較低。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卷九十一·楊胡朱梅甘衛傳》中有一段記載:“孟嘗君為呂不韋所逐,走之蒲褐。”這個故事中的“蒲褐”形容了孟嘗君被逐出家門后,衣著簡樸的樣子。后來,這個成語就被用來形容貧窮、簡樸的樣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字組成,前面是“蒲”,后面是“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家境貧寒,一直過著蒲褐的生活。
2. 盡管他的家境蒲褐,但他一直努力學習,最終考上了大學。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貧窮”、“簡樸”等詞語聯系起來記憶。可以想象一個人穿著褐色的衣服,手里拿著一把蒲草,形象地展示出貧窮、簡樸的樣子。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貧富分化情況,以及貧窮與簡樸的價值觀。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家很窮,每天穿著蒲褐的衣服上學。
2. 初中生:盡管他的家境蒲褐,但他依然努力學習,取得了好成績。
3. 高中生:這個電影通過一個蒲褐的農民的故事,展現了努力奮斗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