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食
基本解釋
以山中野樹果實充饑。形容隱逸之士遠離世事。《山海經·西山經》“名曰櫰木,食之多力” 晉 郭璞 注:“《尸子》曰:‘木食之人,多為仁者。’” 晉 葛洪 《抱樸子·逸民》:“然時移俗異,世務不拘,故木食山棲,外物遺累者,古之清高,今之逋逃也。”《南齊書·高逸傳·褚伯玉》:“此子滅景云棲,不事王侯,抗高木食,有年載矣。” 宋 趙與時 《賓退錄》卷二三:“ 梅圣俞 如深山道人,草衣木食。王公大人見之,不覺屈膝。” 元 迺賢 《仙居縣杜氏二真廟詩》:“脫聲竄匿來 孟溪 ,木食澗飲幽巖棲。”
成語(Idiom):木食(mù shí)
發音(Pronunciation):mù sh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沒有口才,說話不利索,不善言辭。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木食這個成語的字面意思是“木頭吃東西”,形象地描述了一個人說話不流利,像木頭一樣吃力的情況。它用來形容一個人沒有口才,說話不利索,不善言辭,無法表達自己的意思或思想。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木食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的口才差,無法流利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用來形容某人的口才不好,或者在寫作中用來描繪一個角色的語言能力差。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木食這個成語的出處不太清楚,但它的意義和形象都非常直觀。木頭是一種沒有生命力的物質,無法吃東西,與吃東西有關的動作是非常基本的,而且對于人來說是很自然的事情。因此,用木食來形容一個人的口才差,就是通過形象的對比來表達這種差異。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木食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木和食。木表示木頭,食表示吃。這個成語的結構簡單明了,容易理解和記憶。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口才真是太差了,簡直就是個木食。
2. 她雖然很聰明,但是說話總是木食,不太能表達清楚自己的意思。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木食這個成語。將“木頭吃東西”這個形象與一個不善言辭,口才差的人聯系起來,想象他在說話的時候像是在吃東西一樣吃力,這樣就可以記住成語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口才相關的成語,如“口若懸河”、“能言善辯”等,來擴展對口才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在班上總是木食,不敢回答老師的問題。
2. 初中生:他雖然成績很好,但是在辯論賽上總是木食,無法說服對方。
3. 高中生:她的知識很豐富,但是在演講比賽中卻表現出了木食的一面。
4. 大學生:他是個天才程序員,但是在與人交流時經常木食,無法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思想。
5. 成年人:雖然他工作能力很強,但是因為木食的原因,晉升機會一直不多。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對你對“木食”這個詞語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