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桴
基本解釋
擊鼓杖的美稱,亦指鼓聲。 南朝 宋 謝莊 《八月侍華林曜靈殿八關齋》詩:“玉桴乘夕遠,金枝終夜舒。” 南朝 梁 沉約 《寒蔣山廟文》:“揚玉桴,布瑤席。”
成語(Idiom):玉桴(yù fú)
發音(Pronunciation):yù f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善于辨別是非、正邪、真偽等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玉桴是由“玉”和“桴”兩個詞組成的,其中,“玉”是指美玉,比喻高尚的品質;“桴”是指用來敲擊玉器的木槌。將玉和桴結合在一起,形成了成語“玉桴”,意為用高尚的品質來辨別是非、正邪、真偽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辨別是非、正邪、真偽等方面有高尚品質的人。可以用來贊美有道德操守、善于判斷是非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古代有個名叫孔子的學者,他非常善于辨別是非。有一次,孔子到一個玉器店里購買玉器,店主拿出了一塊美玉并說道:“這是一塊上等的玉石。”孔子接過玉石,拿起桴子敲了敲,然后說道:“這塊玉沒有聲音,一定是假的。”店主非常驚訝,因為孔子通過敲擊聲音辨別出了玉石的真偽。這個故事傳承下來,成為了形容善于辨別是非、正邪、真偽等的人的成語“玉桴”。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個玉桴之人,無論遇到什么事情都能準確判斷是非。
2. 這個法官非常有玉桴,審判案件非常公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玉”和“桴”兩個字形象化,將玉石和木槌的形象與辨別是非、正邪、真偽等聯系起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辨別是非、正邪、真偽等相關的成語,如“明辨是非”、“洞若觀火”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告訴我們要做一個有玉桴的人,不要隨便相信別人說的話。
2. 初中生:我們要學會用玉桴的眼光看待問題,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惑。
3. 高中生:只有具備玉桴的品質,才能在復雜的社會環境中保持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