饌賔
成語(Idiom):饌賔(zhuàn bīn)
發音(Pronunciation):zhuàn b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敬賢愛士,待客有禮。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饌賔是指主人對待客人時,要以誠意和禮貌對待,尊重和欣賞客人的才能和品質。這個成語的含義是要敬重賢才和待人有禮,不論對待客人還是對待下屬。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于描述一個人待客有禮,尊重他人的行為,也可以用于形容一個組織或團體對待成員或合作伙伴的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源于《史記·衛將軍韓非子列傳》中的故事。韓非子是戰國時期的著名政治家和軍事家,他擔任衛國將軍時,曾經遇到了一個名叫楊朱的賢士。楊朱非常聰明才智,但他的外貌卻相當丑陋。韓非子對待楊朱非常禮貌,并且尊重他的才能,讓他擔任了要職。后來,楊朱通過自己的智慧和才能,為衛國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這個故事表達了韓非子敬重賢才的態度,也成為了饌賔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饌賔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其中“饌”是名詞,表示食物;“賔”是名詞,表示客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待客人總是饌賔有加,讓人感到非常受寵。
2. 作為一個領導,你應該學會饌賔待人,讓大家都感到受到尊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主人熱情地對待客人,將豐盛的食物擺在桌子上,表示對客人的尊重和歡迎。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待人接物相關的成語,如“以禮相待”、“以誠相待”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饌賔待人,因為這樣別人也會對我好。
2. 初中生:老師教育我們要學會饌賔待人,這樣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3. 高中生:在社會上,一個人如果能夠饌賔待人,就能贏得更多人的認可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