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鄉
基本解釋
(1). 周 制:王城之外百里以內,分為六鄉,每鄉設鄉大夫管理政務。《周禮·地官·小司徒》:“乃頒比灋于六鄉之大夫,使各登其鄉之眾寡、六畜、車輦。”《周禮·地官·鄉老》“鄉老” 漢 鄭玄 注引 鄭司農 曰:“百里內為六鄉,外為六遂。”《國語·周語中》“請隧焉” 三國 吳 韋昭 注:“《周禮》:天子遠郊之地有六鄉,則六軍之士也;外有六隧,掌供王之貢賦。”
(2). 王莽 時仿 周 制,于 長安 西都置六鄉。《漢書·王莽傳中》:“分 長安 城旁六鄉,置帥各一人…… 莽 下書曰:‘ 常安 西都曰六鄉,眾縣曰六尉。’”
成語(Idiom):六鄉 (liù xiāng)
發音(Pronunciation):liù xi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地區或鄉村中的六個方向,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地方的人口眾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六鄉一詞源于中國古代的地理概念,指的是一個地區或鄉村中的東、南、西、北、上、下這六個方向。在古代農業社會中,六鄉是人們生活和工作的基本方向,也是人們對周圍環境的認知方式之一。而在現代,六鄉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地方的人口眾多,熱鬧繁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六鄉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一個地方的人口眾多,熱鬧繁華的場景。可以用在描述城市、集市、廟會等熱鬧的地方,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地區的經濟繁榮和人口密集。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六鄉一詞最早出現在《淮南子》一書中。據說,淮南王劉安曾在位時,他鼓勵人們興修水利,發展農業,使淮水流經六個方向,從而形成了六個鄉村。這六個鄉村因為地理位置的關系,形成了人口眾多、繁榮富庶的景象,被稱為六鄉。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六鄉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六”是數詞,表示數量為六;“鄉”是名詞,表示鄉村、地方。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城市真是六鄉啊,人來人往,非常熱鬧。
2. 這個集市可真是六鄉,人頭攢動,貨物琳瑯滿目。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六鄉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地方有六個方向,人口眾多,熱鬧繁華的場景,這樣可以幫助記憶和理解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六鄉相關的成語,如“六畜興旺”、“六出奇計”等,以擴大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學校周圍的地方真是六鄉,每天都有很多人來往。
2. 初中生:我家住在一個六鄉的地方,交通很方便,也有很多商店和餐館。
3. 高中生:這個城市真是六鄉啊,人口密集,經濟發展很快。
4. 大學生:我去過一個六鄉的地方,人真的很多,感覺像是一個小城市一樣。
希望以上的學習指南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記憶“六鄉”這個成語。